防渗工程分部、分项名称 | 设计及施工规范 对质量要求 | 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要求 | 取样或检测要求 | 监理控制措施 |
一、粘土防渗层 | ||||
粘土层分层压实 | 压实系数: 粘土防渗层不应小于0.95; 防渗基层不应小于0.92。 | 应对每种不同的土壤在实验室测定其最优含水率、压实系数和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。 | 各层压实土壤应每500m2取3个~5个样品进行压实系数测试。 合格率应为100%; | 见证取样 |
二、混凝土地面防渗层 | ||||
施工准备 | 配合比确定 | 标号符合设计要求, 抗渗性能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| 见材料进场质量控制 | 已由业主、监理共同试验确定 |
防渗商品混凝土加工 | 钢纤维原材料质量、掺入量、在砼中的分散性。施工过程中的打磨(时间、效果)。 | 预搅拌时间由试验确定。 | 见材料进场质量控制 | 由业主、监理共同审查确认商品混凝土厂资质及搅拌工艺 |
混凝土浇筑 | 1. 符合GB 50108的有关规定。 2. 抗渗混凝土终凝后应进行养护,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。 3. 抗渗混凝土层应分区段浇筑,区段划分及分区段缝应符合设计要求。 3. 抗渗混凝土层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,不得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。 4. 抗渗混凝土层表面不应有裂纹、脱皮、麻面和起砂现象。 | 审查施工方案 旁站 |
防渗工程分部、分项名称 | 设计及施工规范 对质量要求 | 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要求 | 取样或检测要求 | 监理控制措施 |
一、粘土防渗层 | ||||
粘土层分层压实 | 压实系数: 粘土防渗层不应小于0.95; 防渗基层不应小于0.92。 | 应对每种不同的土壤在实验室测定其最优含水率、压实系数和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。 | 各层压实土壤应每500m2取3个~5个样品进行压实系数测试。 合格率应为100%; | 见证取样 |
二、混凝土地面防渗层 | ||||
施工准备 | 配合比确定 | 标号符合设计要求, 抗渗性能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| 见材料进场质量控制 | 已由业主、监理共同试验确定 |
防渗商品混凝土加工 | 钢纤维原材料质量、掺入量、在砼中的分散性。施工过程中的打磨(时间、效果)。 | 预搅拌时间由试验确定。 | 见材料进场质量控制 | 由业主、监理共同审查确认商品混凝土厂资质及搅拌工艺 |
混凝土浇筑 | 1. 符合GB 50108的有关规定。 2. 抗渗混凝土终凝后应进行养护,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。 3. 抗渗混凝土层应分区段浇筑,区段划分及分区段缝应符合设计要求。 3. 抗渗混凝土层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,不得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。 4. 抗渗混凝土层表面不应有裂纹、脱皮、麻面和起砂现象。 | 审查施工方案 旁站 |
防渗工程分部、分项名称 | 设计及施工规范 对质量要求 | 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要求 | 取样或检测要求 | 监理控制措施 |
一、粘土防渗层 | ||||
粘土层分层压实 | 压实系数: 粘土防渗层不应小于0.95; 防渗基层不应小于0.92。 | 应对每种不同的土壤在实验室测定其最优含水率、压实系数和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。 | 各层压实土壤应每500m2取3个~5个样品进行压实系数测试。 合格率应为100%; | 见证取样 |
二、混凝土地面防渗层 | ||||
施工准备 | 配合比确定 | 标号符合设计要求, 抗渗性能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| 见材料进场质量控制 | 已由业主、监理共同试验确定 |
防渗商品混凝土加工 | 钢纤维原材料质量、掺入量、在砼中的分散性。施工过程中的打磨(时间、效果)。 | 预搅拌时间由试验确定。 | 见材料进场质量控制 | 由业主、监理共同审查确认商品混凝土厂资质及搅拌工艺 |
混凝土浇筑 | 1. 符合GB 50108的有关规定。 2. 抗渗混凝土终凝后应进行养护,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。 3. 抗渗混凝土层应分区段浇筑,区段划分及分区段缝应符合设计要求。 3. 抗渗混凝土层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,不得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。 4. 抗渗混凝土层表面不应有裂纹、脱皮、麻面和起砂现象。 | 审查施工方案 旁站 |